1971 |
1971年仲夏,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,時年25歲的青年張小赧帶領24位農民以打硬股的方式自籌2500元資金,借用靖海廟三間破屋作廠房,創建以生產牡丹牌衛生香的作坊式小廠,定名為卷橋綜合廠衛生香加工場,成為臺州民營經濟的發端。 |
1974 |
1974年,企業更名為:“黃巖縣卷橋塑料化工廠”,先后生產白油、工藝編織品、尼龍網袋、民用小刀等日用小商品。 |
1978 |
1978年,首次在卷橋車站旁征用土地1.5畝,建造簡易廠房,同年從破廟遷至新廠房,開始轉產塑料紡織器材——經、緯紗管。 |
1984 |
1984年,企業五項整頓驗收合格,張小赧被授予浙江省優秀廠長。同年,正式組建企業工會,張春富任工會主席,企業更名為“黃巖縣塑料紡織器材廠”。 |
1986 |
1986年,企業建立黨支部,張小赧任黨支部書記。任命蔣傳良為副廠長。同年,法國《歐洲時報》總編輯來訪。 |
1987 |
1987年,塑料紗管商標經國家工商局批準注冊,商標圖案為“松竹梅”組合,意為“三友”。同年,張小赧被授予浙江省“勞動模范”稱號。 |
1988 |
1988年,張小赧率7名管理和技術骨干赴北京參加全國TQC知識培訓,企業二級計量、標準化、全面質量管理全部驗收合格。 |
1989 |
1989年,企業更名為“浙江三友紡織器材總廠”。主導產品經、緯紗管被農業部授予“部優產品”。 |
1990 |
1990年,企業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單位,同年9月被命名為“國家二級企業”,紡織部和北京化工研究院7位高級工程師來廠考察。 |
1992 |
1992年,企業征地28畝,投入技改資金150萬元擴大生產規模,當年產值突破3000萬元,分別被省人民政府、省科委授予“省重點骨干企業”和“省科技進步優秀企業”稱號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