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杭州10月25日專電(記者裘立華)浙江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,國際貿易摩擦也呈現持續增加趨勢,目前浙江已成為全國國際貿易摩擦最多的省份。
記者從浙江省經濟貿易委員會了解到,1-9月,浙江省共遭遇“兩反一保”和“337”調查17起,居全國首位。目前受國際貿易摩擦影響的產品已占全省出口總量的8%左右。
日益嚴重的技術貿易壁壘,正在更深程度上影響浙江工業品出口。繼WEEE指令(《廢棄電氣電子設備指令》)和RoHS指令(《關于在電氣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》)實施之后,歐盟另一項帶有技術壁壘性質的EUP指令(《用能產品生態設計框架指令》),又將對浙江的熱水器、電動發動機、照明設備以及暖氣、通風和空調系統等一大批產品的出口帶來影響。
分析人士認為,浙江之所以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多發區,主要是國外對浙江進行“兩反一保”的調查仍處于高位運行,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浙江產品出口設限的趨勢更加明顯。同時,發展中國家紛紛仿效歐美對浙江產品實施
反傾銷調查,并且隨意性大,政策透明度低,危害比較嚴重。
另一方面,浙江頻繁遭遇國際貿易摩擦與浙江的經濟結構、外貿發展的特點有關。浙江的經濟結構與一些發展中國家具有較強的同構性,彼此存在正面競爭。相關新聞:
|